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也靠人才。今年以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也“全方位深层次大力推进”。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现状?
“如何让学生尽快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投身到航空工程第一线——这是我们面临的现状。学校教育和工程需求,还有最后一公里要衔接。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教的原理比较多,而工程实践的内容教的比较少。这个问题在优秀工程师的培养上尤其明显,尤其是在我们航空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孙聪在主题演讲中说。
他认为,在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协同教育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他建议,可以通过课程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教材类型的设计,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可以从航空工程退役队伍中挖掘出好的导师,让他们把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快速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尹泽勇谈了自己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理解和体会。他认为,为了给卓越工程师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工作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学校要充分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学科耦合性。此外,还要根据行业的迫切需求,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加强产教融合。
张介绍,目前,西北工业大学构建了“一个格局三个链条四维支撑”的“三分之一四”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体系,也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工程实践。目前已有80%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深度参与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科研项目。
“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现场教学转变,在工程一线设立教室和实验室,不仅在查卷做仿真建模阶段,在工程上也从解决单一的具体问题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在工程一线不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具备独立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系统解决工程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张对说道。
“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是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紧缺。以实际工程需求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他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