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传出后,瑞信股价创出历史新低,同时信用违约价差上升至年内最高水平。
瑞士信贷集团成立于1856年,是世界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是名副其实的百年投行。 据分析,瑞信长达百年的老字号和全球业务,就像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投资银行破产了,如果是事实的话,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将会比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更大。
此次瑞信破产危机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引起的,但金融市场的风险系数和次贷的数量和规模与2008年高峰时期不相上下。 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美联储上调利率是次贷违约的诱因。 美国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CDS等次级贷款产品,最后由于流动性的收缩和干涸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全面危机。 雷曼是这张多米诺骨牌的关键之一,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加速传导。
瑞信在此次破产危机传闻爆发后,5年信用违约掉期价格达到293个基点,是一家违约高风险企业,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瑞信正面临“雷曼时期”,被认为不可避免地夸大银行系统性风险
现在的情况与2007年相比天壤之别,在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和流动性方面有根本的区别。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瑞信财务状况健康,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5%,流动性覆盖率为191%。
雷曼危机前的资产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几乎完全是投行业务,没有商业银行业务,因此整个债务来自批发融资市场,不受存款保护,一旦破产,冲击尤其大。
瑞信的资产规模也达到了7000亿美元,但2400多亿美元是商业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强,有存款保护,投资资产规模约为3300亿瑞郎,折合约3300亿美元。 很明显,2022年的3300亿美元带来的冲击远远低于2008年的7000亿美元。
资产方面,瑞信集团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比例均在巴塞尔协议规定范围内,该协议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诞生的保险摇号,金融机构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应对逆境。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瑞信不在全球金融风险的中心地带,所以即使出现破产危机,也是局部的暂时的。
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瑞信此次困境来自2016年和2017年的德意志银行和2011年的摩根士丹利。 2016年-2017年,受欧洲索林危机的拖累,在14亿欧元损失和140亿美元索赔要求下,德意志银行的信用违约急剧增加,也有“雷曼事件”的发言。 2011年市场传言“欧洲债务风险敞口较大”,摩根士丹利的信用利差急剧增加。
这其实直接验证了瑞信的破产危机和俄罗斯局势与美联储的加息效果高度相关。
虽然不知道陷入危机的瑞信集团能否等到白衣骑士来营救,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和爆炸地,欧洲的这个冬天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