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从龙湖开始,部分优质民营房企开始了首轮增信融资。此后,美的地产新城控股碧桂园旭辉等4家示范房企相继完成增信发债,总额超过80亿元。10月13日,优商成功开出6亿元中奖票。这是中债增信公司全额担保的第六家优质民营房地产企业。
目前,中债增信已获得单一主体集中监管豁免,可支持前期获得增信的民营房企持续发债需求。这意味着“已发行增信债券的民营企业不必担心额度有限,年内有机会通过新发行再融资。”该研究所企业部研究主任刘水告诉《中国企业家》。
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市场和房地产行业专家均表示乐观,认为发债房企范围正在扩大,融资环境有望继续宽松,但房企态度仍较为谨慎。“这只能算是帮助企业脱困的最后手段。”一位担任领先房地产公司CFO的高管表示,“房地产公司的问题终究需要系统地面对和解决。”
民营企业发债,松绑。
多家民营房企正在推进第二轮信用增级债券融资。
此前,5月30日,新城控股成功发行2022年第一张临时票,规模10亿元,是该行发行的第一张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另有消息称,旭辉控股还拟再发行由中债新增公司全额担保的债券,金额不超过10亿元。
据其透露,目前中债增信公司已获得单一主体集中监管豁免,可支持前期获得增信的民营房企持续发债需求。也就是说,监管层继续支持优质民营房企发债,并放宽额度和用途限制。“对于之前发行的信用增级债券,在招股书中出现了偿还美元债务的内容,这在过去并不多见,说明债券发行和融资的限制也开始放松。”刘水解释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机构投资者和房企需要客观看待此次融资的新特点和趋势。参与此轮增信融资的房企数量确实比上一轮有所增加。“一方面说明融资的适用对象有所扩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悲观的市场情绪有所好转。”
在国内楼市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机构提前放贷的案例时常发生,不少房企仍处于危险边缘。投资者不再信任房企。前述人士表示:“没有福债,没人会买。”另外,“既然有中债加持,房企发债必须要有信用增级。中债增信公司为房企担保,房企也要提供反担保。”
前述高管坦言,“反担保”在于企业能否提供充足的抵押物,而很多房企在2010年已经将大部分核心资产出售
除了国企央企背景等公认的高信用房企,越来越多的民营房企也获得了公开融资的入场券。受益于“中债增信”,碧桂园龙湖美的地产上月发行中期票据;卓越集团最近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发行了6亿元中期票据,银行理财信托证券等6家机构参与认购。
卓越集团此次发行的债券,不仅是继首批龙头示范房企发债后的第六笔民营房企融资,也是非示范房企的第一笔债券。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凯瑞的排名,2021年销售额前100名中,卓越集团排名第31位。第三方数据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公司录得销售额554.9亿元。
据刘水观察,增信发债覆盖面正在扩大,部分非头部民营企业已经与中增信公司对接,积极争取发行机会。他表示,本轮信用增级债券的发行在发行主体规模用途等方面均已放开。房企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机会进行合理融资,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但仅靠融资的复苏是不够的,市场的复苏才是根本。”前述人士表示,“我们公司目前融资压力不大,但靠融资活不下去。”正如白文喜所说,“只有市场回暖,行业信心恢复,才能实现平稳去化,恢复健康现金流,才有能力偿还本息,恢复融资能力,解决融资难题。”
今年年初,他从公司运营调到市场部,冲刺业绩。从2022年开始,新房成交一次次触底,房企业绩规模处于历年低位。据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近日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约为4.67万亿元,同比下滑45.4%。
仍然会出现一些心悸。比如最近他听说“朋友生意”徐辉被平安要求提前退贷。“当市场出现问题时,我们仍然高度紧张。”不过,他也发现,随着过去两年楼市的动荡,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心态都在调整和变化。“所以,要有信心,一切都会好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