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他有一段令人羡慕的在国内外顶尖大学读书的经历,但后来却不得不去赛百味端菜多年。
当张最终提交博士论文时,他已经在普渡大学学习了六年半,但在此期间,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张本人并不十分喜欢代数几何,但更热衷于数论。
所以他希望博士毕业后离开这个圈子,回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数论。然而,他的导师莫宗坚得知后并不高兴,于是他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结果张最后博士毕业的时候,没有导师的工作推荐信。
(莫宗坚在张成名后发文澄清此事,认为他没有写推荐信是因为不知道向张推荐一份现成的工作是否合适,并表示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是很流行。)
曾的朋友建议张转行做金融或计算机行业,但他不愿意。
一边继续钻研数论;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四处谋生,可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好工作,有时候只能借朋友家的地下室。
这段时间,他在一个北大校友开的快餐连锁店赛百味做会计。因为这样可以让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在记忆和计算方面的特长,抽出时间来学习数学。
幸运的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北大和普渡大学的校友唐普齐。
1999年,张和汤普启共同发表了一项互联网专利。这项专利涉及一个非常实用的计算机算法问题,但张只用了三周就解决了,这让唐刮目相看。
于是,唐普齐把张介绍给了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的大三学生葛黎明。随后,在葛黎明的推荐下,张先后在这里担任数学与统计系的助教和讲师,教授微积分代数和初等数论等课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