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金属丝网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金属丝网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海岸线哪里有铁丝网(苏联究竟是大胜还是惨败)

时间:2023-03-12 作者:admin666ss 点击:4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海岸线哪里有铁丝网】,以及【苏联究竟是大胜还是惨败】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海岸线哪里有铁丝网,苏联究竟是大胜还是惨败?

我是真君,我来详细回答。

在我国以及俄罗斯、东欧的一些国家的历史书、电影、电视剧中,1939年5月11日至9月16日的苏日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是老毛子军狠狠的教训了日本鬼子,使鬼子从此怕了苏军,再也不敢北上一步,就算纳粹德军已经打到了苏联腹地斯大林格勒,鬼子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小编耳濡目染之下也一直认为是历史就是如此。 直到最近看了韩国电影《my way》之后,突然想了解一下到底在诺门坎日军有没有像电影里演的这么惨,还好历史并不久远,在经过小编认真查看国内国外的多种文献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先说战役发生的背景,

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陆军北上进攻朝鲜、蒙古以及苏联,染指苏联的远东地区,因为远东地区有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石油,占领远东地区就不用那么依赖美国进口,也不会再后来那么着急与美国硬磕。另一个选择是以海军为主、陆军为辅南下进攻南亚、东南亚地区,由于都是岛国及海岸线左近的国家和地区,陆军与海军的矛盾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对钢铁和石油这两种战略支援的争夺,简单说就是陆军要造谈了、美军要建航母和战列舰。到了最后。

日本最高层还是倾向了海军,可就算南下占领了南亚、东南亚地区,已探明的钢铁和石油储量依旧有限,到了1939年,日本本国的战略储备资源已经严重不足,最多维持2年的情况下陆军先手北上试探进攻苏联,这个选择一是国内战略资源形势危急,二是选择北上可以与德军的进攻形成东西夹攻,虽然苏联为了与德国交战而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诺门坎战役拉开帷幕。 5日军驻守在“满蒙”边境的关东军在诺门坎地区攻占蒙古哈拉哈地区。5月11日至13日满蒙之间小规模冲突。

5月17日苏联根据《苏蒙互助协定》介入,苏军第11坦克旅、第36摩托化步兵师以及蒙军骑兵6师开往哈拉哈地区。

5月28日日军攻击蒙军失败撤退。

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调集军队、飞机、均需在诺门坎附近集结。

6月19日,苏军开始轰炸日军集结地。

6月20日,日军第23师团拔营前往诺门坎,关东军司令部调集坦克、飞机支援。

6月22日至24日,苏日双方在诺门坎上空空战3天,日军逐步丧失制空权。

6月27日。日军轰炸苏军机场。

7月2日,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日军第一坦克团(安冈部队)的两个联队配合一些步兵在正面进攻。第23师团主力渡过哈尔哈河,包抄诺门坎右侧背。 7月3日,朱可夫命令没有步兵掩护的装甲部队冒险反击,一度给23师团带来混乱,苏军炮火也给日军一定程度的打击,但日军也击毁苏军坦克120辆。

7月4日,正面进攻之安冈支队遇苏军炮火袭击,损失惨重。由于前进受阻,后勤堪忧,

7月5日23师团退回哈尔哈河东岸。 7月7日,两路日军会合,随即实施分散夜袭。8、9、10三日猛攻,未能突破苏蒙军防御阵地。且日军指挥系统失灵。 从7月7日到7月23日,日苏两军不断进行小部队的突击与反突击,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而苏军的反击力也甚薄弱,连伪军兴安师的防线也未能突破。

7月15日,日军重新集中部队。

7月23日,日军将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733高地。日军向苏军阵地倾泻200吨炮弹,而苏军的炮火还击也很猛烈。就在日军步骑兵向苏军阵地发起冲锋时,突然遭到己方炮火袭击,损失惨重。这是因为关东军炮兵团长突然决定延长炮击一小时。即使如此,日军仍夺取733高地。 此后,日军转入守势。 23日后,安冈部队解除作战任务。(也有资料说安冈部队在7月4日后就撤离了战场。)

8月4日,日本成立第6军,所属部队为第23师团和伪第8国境警备队,担任诺门坎地区守备。 8月20日,苏军发起对诺门坎地区日军的围歼。共出动35个步兵营,216门野炮级以上的火炮,498辆坦克,346辆装甲汽车。步兵苏军为日军的2-3倍,炮兵为3-6倍,日军自安冈部队撤退后无一辆坦克支援作战。 日军的抵抗相当顽强,他们以小部队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苏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日军则以自杀式的攻击对付苏军坦克。后来,参加此战的苏联将领回忆,说日军的战斗力不亚于德军。这也充分说明日军在苏军手里不堪一击不过是一种谎言。

8月24日,日军竟然还发起了反击,3000名没有炮火掩护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铁丝网和野战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随后苏军坦克开始出击,日军后退。战斗到8月26日,日军第23师团已经被完全合围了。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日军第23师团损失惨重。此役,苏军重创重日军第23师团搜索队,全歼第7师团第26联队第1大队,日军第64联队和炮兵第13联队被苏军大部歼灭,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均被击毙,23师团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亦被击毙,日军仅有的22门加农炮全部丧失。8月26日,关东军决定将第7师团拨给第6军,还计划将第2、第4师团也调往前线。但到了30日,日军大本营向关东军司令官下达了停止增派兵力的命令。这说明2、4师团根本未参战,第7师团主力也未参战。

8月29日,鉴于日军在诺门坎地区的不利情况,日军大本营决定在我国关内战场调集:第5师团(驻青岛),第14师团(驻河南开封、新乡),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到达我国东北,以增强诺门坎地区。 8月31日,日第23师团残部2000余人以自杀式攻击冲破苏军坦克、装甲车的包围。苏蒙军并未跨境追击。诺门坎大战结束,但冲突持续到9月15日。

9月9日,日本驻苏大使想苏联提出停战要求。

9月15日,日苏在签订停战协定。

诺门坎战役第23师团日军军官

诺门坎战役精锐苏军部队

至此诺门坎战役结束,再说说战后双方提供出来以及能查到的战损数据 一、坦克装甲车辆:苏军装备的坦克多为T-26等轻型坦克,比日军的坦克强不了多少,并不想国内某些媒体、大V说的在诺门坎苏联坦克不用打,直接能压过日本塔克,只不过是数量大为占优,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但是伤亡比日军大,被摧毁280多辆坦克以及90辆装甲车而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装甲车(坦克支队弹药耗尽后自行撤离)。 二、火炮:日军伤亡的90%是炮火造成的,苏军拥有542门火炮,而日军只有不到100门各式火炮支援。

三、飞机:苏联投入500架飞机损失了207架,而日军投入了接近150架只损失了50架。

四、参战部队:苏军参战人数为57000人以上,也有说6万多人的。日军参战人数是23师团约16000人,7师团一个大队另四个中队约2000人,第1坦克师团两个联队900多人,再加上其它部队总兵力不足25000人。 五、损失: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苏军公布的损失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

在这里可以看出,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3比1的兵力优势,3比1的飞机数量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且日军参战主力的23师团,并不是日军的精锐师团。属于第三流的边境警备师团,1938年才组建,下辖三个联队,技术兵种也不如四编制师团。编制兵力13000人,之所以参战16000,是因为得到了加强。

苏军步坦结合

最后得出结论: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诺门坎战役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日军依旧看待旧沙俄时期的俄军来看待今天的苏联红军,未派遣日军驻守在东北的关东军精锐师团,而使用一直刚建成的三流警备师团就能看出来日军对苏联人的轻视。再说苏联,从俄罗斯这个民族从古至今的所有战争从古罗斯战争到十七世纪战争、从北方战争到俄土战争、现代的两次苏芬战争、苏波战争到苏德战争,这个民族尚武但是不善战,纵观整个俄罗斯战争史,并没有几场战术上、战略上让人称道的大胜仗,近现代的几次战争获胜的依靠仅仅是宽广的地域导致敌军漫长的补给线造成的补给困难和人数上的极度优势以及冷酷的严寒,本来就不善战的俄罗斯人雪上加霜的是刚经过斯大林的“大清洗”,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诺门坎战役的结局。

经过这次战役,日军从日俄战场日军大胜所造就的轻视一扫而光,日军高层得以从客观上评价苏军战斗力并得出结论,相比之下,苏联红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北进不可取。

而我们客观的来说,日军在装备与苏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仍能给苏军造成同等的损失,日军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军与日军在上海打的淞沪会战中我国军队以80多万部队会惨败给日军的20多万部队,我们要正视历史,贬低日军的战斗力,实际上就是在贬低为抗日出力最多的我们自己。

什么样是边陲小镇?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国海洋边境辽阔,有很多风景风景美丽的边陲小镇,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美丽的边陲小镇——石塘。

石塘镇====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东方好望角--石塘镇,位于温岭市东南濒海处,是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旧称石塘山,原为一海岛。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

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镇中房屋、道路随地势升降而建,石屋、石街、石巷、石级 、石塘的石头房子,独具风采。在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岙里,全是那种"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

全镇由灰色的巨石构成。靠海的道路、老屋皆依坡而建,房屋随--地势升降起伏,极目四望,路是石铺,街是石造,巷是石围,房是石砌。石塘的老街,弯弯曲曲的块石街路的缝隙里长满了野草和青苔,这是时间走过的最好证据。两旁石砌的房屋错落有致,为了防御海风的侵袭,屋顶也用石头和岩块构成,古朴苍茫、雄浑粗犷,给人一种浩然的阳刚之美和悠远的沧桑之感。 明代古堡是石塘最高最古老的地方。

石塘,位于温岭市东南沿海,由原石塘、箬山、钓浜三镇合并而成,行政区域面积28.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58.6公里,辖58个行政村(其中纯渔业村54个),常住人口7.3万。石塘镇是浙江省渔业重镇、全国著名渔业乡镇,拥有各类船只1600多艘,常年水产品总量30万吨,拥有国家一级渔港--石塘渔港。石塘工业经济实力逐年提升,其中以水产加工、机械、电子、船舶修造为主导行业,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石塘镇更是温岭的一张旅游金名片,阳光沙滩、海韵石秀,素有"画中镇"之称。2000年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在中国大陆首先照到温岭石塘,同年,一颗编号为1414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温岭曙光"星,成为第一颗以浙江省城市命名的小行星。石塘石屋独具特色,其楼房皆依山傍海,以块石垒筑,高低错落有致,石屋、石街、石巷、石级,以融合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奏鼓工之巧和人工之妙的特色闻名遐迩,被人们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也成为中国美院写生基地。石塘大奏鼓、扛台阁、小人节等民俗文化古老而富有风情,海洋剪纸、船模、贝壳画等民间工艺独特且历史悠久,其中大奏鼓、七月七小人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塘镇依托千年曙光节,开发了石塘渔家乐、钓浜洞下沙滩、车关金沙滩等休闲旅游项目,加上富有特色的石塘小吃,使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石塘特色美食名闻遐迩,形成了独特的石塘食文化,《石塘风情》一书作者陈其恩将石塘特色小吃用16个字概括,即"一龟一粽,两汤三面,三圆四粉,四羹五酒",指的是糖龟、肉粽、黄鱼酸菜汤、炒豆面、鸡子索面、鱼圆、山粉夹、鳗鱼羹、黄鱼酒、乌枣酒……从2012年开始,每年"五一"劳动节,石塘镇举办的石塘美食节,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石塘大力开发海边名宿,加上渔家乐,网红小岛已经成为浙江沿海的休闲旅游圣地。欢迎来到石塘旅游。以后我会详细为大家介绍石塘的每一处美景,每一道美食。

有什么必去的地方吗?

丹东,这个边境城市不一般,曾因一座桥而闻名全国。来丹东最值得去这2个地方,少去1个都可惜,不算真正来过此地。

虽只是一座小城,而独特的地理位置,却让它声名鹊起,久负盛名的鸭绿江大桥就在丹东。

丹东和朝鲜隔江相望,目前是国家特许的朝鲜旅游城市之一。

相信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没去朝鲜旅游之前,还真没留意过“丹东”这座小城,而我对丹东的全部了解,恰恰从那次意义非凡的“朝鲜之旅”开始。

01:我的朝鲜之行

原本对朝鲜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课本上,只知道抗美援朝这个历史事件,这是我对朝鲜最初的印象。

因为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又长年交好,无形之中对这个国家的好感与日俱增。

一开始,并没有去朝鲜旅游的计划,全是因为同事的一句话。

前些年,朝鲜游开始热了起来,很多人都想去看一看这个神秘的国家,到底神秘在哪里?

所以,那一年同事也跟随着这一股浪流去了朝鲜,旅游回来后,给我们讲了他在朝鲜的所见所闻:

去了朝鲜,就像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彩色电视机和自行车是家庭的标配,路上的私家车很少,自行车最为普及。大街上的市民衣着朴素,类似父母年轻时的风格,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对游客相当好,吃的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住的是接待国外来宾的国际饭店。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时常出差,也去过其他几个国家,唯独忘了邻国还有一个有些神秘感的朝鲜。

也正是由于同事的这次经验之谈,让我有了想去朝鲜观光的冲动,顺道可以去缅怀当年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

2019年,这个机会悄然而至。

父母跟他们的朋友报了一个去朝鲜的旅行团,而我也机缘巧合赶上了这趟末班车,和父母一块踏上那片“充满未知感”的朝鲜国土。

因为朝鲜还没有开放自由行,所以只能报旅行团,而我们也在旅行社的安排下,提前一天到了丹东这个边境城市。

因为时间上比较宽裕,我们也在当地浏览了一些名胜古迹,让我对丹东这个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02:丹东最值得去的地方①鸭绿江断桥

很多游客到了丹东,肯定会去看一看充满沧桑感的鸭绿江大桥,站在桥上,闭上双眼,甚至可以亲身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残酷。

在鸭绿江公园的不远处,有两座跨江大桥,两桥相隔不足20米,一座已沦为废桥,一座还在正常使用。

海岸线哪里有铁丝网(苏联究竟是大胜还是惨败) 热门话题

废桥也叫鸭绿江断桥,总长940米,1950年11月被美军炸毁了朝鲜那边的一小段,几个光秃秃的桥墩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有力见证。

如今的断桥,每天人来人往,已经成为和平年代重要的旅游景点,而在桥梁的断口位置,还能找到当年的钢铁碎片和弹痕。

而另一座钢铁大桥,经过二次修整后,目前的桥面游客、汽车、火车均能通过。

它是丹东最有名、人气最旺的鸭绿江大桥,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

我们当天去了断桥,朝鲜的对岸几乎是一清二楚,能清晰地看到有一座废弃的公园以及停留在里面的摩天轮,也不知道当初废弃的原因是什么。

03:丹东最值得去的地方②抗美援朝纪念馆

参观完断桥,大家都很想去看看抗美援朝纪念馆,可惜有人说闭馆了,正在扩建中。

2020年9月,已正式开馆了。

场馆内陈列了很多抗美物资和沙盘模拟,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长津湖战役,新展馆面积是老馆的4倍。

每一个展厅都是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证明,诉说着如今的和平多么地来之不易。

如果想去缅怀革命先烈,朝鲜那边目前可能去不了,丹东这边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倒是可以去参观一下,新馆收集了近2万余件文物,3万余份历史资料。

综上所述:

丹东,一座因战争而闻名世界的英雄城市,如果你是第一次来丹东,那么最应该去这两个地方:鸭绿江断桥和抗美援朝纪念馆。

04:未去朝鲜,先去了朝鲜餐厅

到了午饭时间,我们去了丹东的市区闲逛,沿路看到了多家朝鲜的餐厅,装潢复古又朴素。

同行人员建议,既然我们去朝鲜旅游,不如先品尝一下朝鲜的特色餐饮,然后再去朝鲜对比一下,哪一种更原汁原味。

其实大家心照不宣,都有这个心思,吃惯了中国菜,今天换吃朝鲜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大家的意见一拍而合,一同进入了朝鲜餐馆。

餐馆的面积不大,但装潢很有特色,这些穿着民族服饰的朝鲜姑娘看起来很年轻,面对我们的到来,脸上挂满了笑容。

餐厅里人头攒动,几乎是座无虚席,现场有朝鲜姑娘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有点80年代酒店的场景。

后来去了朝鲜,发现朝鲜的舞蹈和热情都差不多,只是这边的朝鲜菜味道稍微逊色一些,猜想可能是食材方面的原因吧。

到了朝鲜,导游告诉我,她们的食材不打农药,包括水稻也是,一亩虽然只有400斤的产量,但却是真正的无公害产品。

我记得在朝鲜开城,父母点了一份人参鸡汤,味道确实非常鲜美。

因为时间有些仓促,加上我们也没打算去丹东旅游,所以从朝鲜回来后,就匆匆自驾回家了。

05:说说丹东的其他景点

如今的丹东,依托着“中朝边境”的这个地理优势,城市发展得很不错,作为英雄的城市,除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鸭绿江大桥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诸多景点。

1.安东老街

很早以前,丹东并不叫丹东,而叫安东,所以安东大街这个名字还保留着“安东”这个词。

这里跟其他城市的复古老街不太一样,除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还有各种玲琅满目的表演,诸如评书、耍杂技等节目。

如果想去丹东旅游的话,这个地方值得一去。

2.虎山长城

这也是一段历史的文明古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虽然不及北京万里长城那样的名闻天下,但虎山长城也是雄踞一方,异常壮观,见证了那个年代的金戈铁马和峥嵘岁月。

3.丹东的温泉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体验一下丹东的温泉,它的颜色犹如大海,呈淡绿色,内含有多种的矿物元素。

同去朝鲜旅游的辽宁阿姨说,在当地的一些民宿里,就能泡到这样的温泉。

4.凤凰山

这座山的名头很多,是辽宁的一座名山,也称万里长城第一山,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名。

景区非常大,如果每个景点都要逛到的话,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有山云铺海,天池在望等多个名闻遐迩的景点。

同行的辽宁阿姨告诉我们,如果去凤凰山的话,建议去爬一爬老牛背,两边都是陡坡,只有中间很窄的一条路,犹如踩在老牛的背骨上一样通行。

5.月亮岛风景区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江上孤岛,和鸭绿江大桥遥相呼应,离丹东200米距离,距离新义州有将近600米。

现在的小岛上已经高楼林立,非常繁华了。

除了以上这些景点,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青山沟、天华山、天桥沟、大鹿岛风景区等就不一一述说了。

写在最后

丹东,不仅仅是一座旅游的城市,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伟大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古人常说:见多才能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常出去看看,不仅能饱览世间的历史文化,还能放松自我、开阔眼界,更能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这,或许就是旅游的真正意义吧。

德国构建的大西洋壁垒是否可以媲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一战过后,由于欧洲各国对德国的压榨,导致很多人认为一战结束只是暂时的和平,未来的德国一定会因此而展开报复,特别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太大,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开始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政策,而德国加紧备战的消息传来,法国民众强烈呼吁,要在其边境地区加强防御力量,于是,法国对即将开始的西线战事进行了防御部署——马奇诺防线开始修筑。

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上任之后te在法国东北边境修建堡垒房县,并且得到了国会的多数通过,马奇诺防线开始全面施工,至1936年完工。但是因为德国相继占领了萨尔区又吞并了蓝莱茵兰,所以从1937年开始,法国又从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沿着个法国——比利时边境到北海边缘修筑了达拉第防线,与此同时,国际上再次对马其顿防线进行了加固,直到1946年五月德国进攻法国时,这个工程还一直在继续。

马其顿防线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防蛀堡垒,里面纵横交错,有的地方甚至有地下几层,在韦斯和劳特尔这两个地区,还有地上和地下相结合的环形防御工事区,地上是装甲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机枪和火炮工事群,地下有指挥所,休息室,通室,电站,救护站等,互相之间都有通道相连,还可以通电车,连射击工事里的武器都是由专家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打仗的时候需要狙击手,法国军队就可以利用悬在头顶上的轨道,把坦克炮收回,然后先进的机枪就会冒出来,马奇诺防线的机枪下拥有升降凸轮,可以使火力覆盖更大的火力控制区,子弹也保持在一尺的距地高度。

防线内部还修筑了很多防护坦克壕,崖壁以及金属和混凝土桩,并且埋了很多地雷,在防线,木桩,铁丝网,甚至部分地段还修建了通电铁丝网,就连对付毒气法国都想到了,他们可以通过通风过滤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炮手作战时也非常安全,他并不直接观察目标,而是由地面观察员经过潜望镜观察,再打电话给炮手。

如果有大量的人越过低保,只要指挥是按一下电钮整个地下公式就会引爆,而引爆工事还没有消灭敌人的话,法国士兵也可以通过工事口撤离,通过一个很小的通道来到一个垂直的出口。

事实证明,马奇诺防线设计十分精细,对各种可能的事件考虑周全,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一个设计非常巧妙的堡垒,一切都不今晚从说德军士兵靠近马奇诺时像兔子一样逃窜在大型火炮群和机枪的设计之下,只要有任何车辆进入火力射程内都会命丧当场。

但是因为法国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马其诺防线上,所以对其他地方就忽视了。比如法国认为自己的盟国比利时就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区,一旦德军打过来,法国至少有八天的时间可以组织防御力量,对于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之间的防线,法国并没有认真修筑,有人曾经提出质疑,称马奇诺防线在法德边界至修了150多千米,而从龙贾有道比利时边界,却没有修这样得军,会不会绕过马奇诺防线沿着这个地带进攻,得到的回复就是比利时人为了不得罪德国,选择做中立国,因此不同意在比利时修筑但即便比利时同意了,法国也没有钱支付建立防线了。

随着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在没有防御工事地段的法军指挥官只能自己修筑,这样在漫长的法德边界又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和整个防线不相称的小型工事。

1940年5月十号凌晨四点半,希特勒打破了西线的平静,野蛮的对中立国荷兰和比利时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而德军果然绕开漫长的马奇诺防线,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的左侧出现,突破达拉第防线,攻占了法国北部,出现在马奇诺防线的大后方,法国倾尽国力修筑的马奇诺防线顿时失去了意义。

说到大西洋堡垒,它是二战时期德国为防御西线而做的军事设施,从挪威沿岸北部一直到西班牙,法国,全长2700多公里,主要是为了阻止盟军上岸。其实德国在一开始并不没有想要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只是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不得不开始这项庞大的工程。

当时只有4座重型海军炮台,在打败法国军队之后,为了防止英国突击队的登陆,防线开始逐步建造起来,在巴巴罗萨战争之后,为将更多兵力投入苏联战场,必须降低西线的守军兵力,而有了后来的大西洋壁垒。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曾经对此进行了强化,其建设进度和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希特勒和其宣传部长戈培尔称为“不倒防线”。但其实隆美尔在一开始视察这里的时候发现,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不过是戈培尔吹嘘的产物。

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这道防线的建设,实际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莱地区外,在960公里广阔海岸线上,只修筑了少数零星的支撑点,在塞纳-马恩省河以东地区只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八,而以西地区仅完成了百分之十八。

在这条防线内修筑了很多碉堡以及伪装成海边别墅的火炮阵地,还有数百万枚纵横交错的地雷,还有一些针对坦克的反坦克壕,因为龙妹儿认为盟军一定会使用大量的空降兵,因此在海岸滩头距离稍远的林地与草地垂直插上木桩与铁轨,被称为“隆美尔芦笋”,另外,防线内还有许多人工制造的沼泽用于溺毙盟军。

不过,大西洋壁垒并没有真正建设完成,地雷也没有埋完,在盟军的舰炮和飞机的轰炸下壁垒的很多防御公式都被毁坏,总体来说,就其本身的火力以及防护和后勤补给方面,和马奇诺防线还是有差距的,更要命的是,1942年,一名名叫雷内·杜歇的法国油漆工意外偷得德军整个大西洋壁垒设计图,并将它交给了盟军,使它的主要防御工事早已暴露在盟军眼前。

不过就使用程度上来说,马奇诺防线在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尽管大西洋堡垒的的设施和精致程度和马奇诺没法比,还是个半吊子工程,但是在战争初期对德军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

(本文由琅琊利剑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海岸线哪里有铁丝网】和【苏联究竟是大胜还是惨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