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哪里买铁丝网,中国为什么不永久购买防川的出海口?
防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道挥之不去的疤痕。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这个村子经历了什么?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战争,先是日本兵逼迫我们迁走,不准我们去日本海捕鱼,船只也不让自由出入,出入还要征求苏联的同意。后来,图们江发大水,出不去,也进不来”,村里的老人回忆道。
这就是防川村当年的现状。在唯一和祖国联系的江堤被洪水冲垮后,由于借道邻国被拒,它便在那“与祖国隔绝”的35年间,成了“中国之殇”。
防川位置图 by 这届青年
防川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沿图们江向下15公里进入日本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也仅16公里。这是三国交汇之地,“鸡鸣闻三国,花开香三疆”可以说是这里的日常景象。
然而,正是因为地处边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防川村一路走来的才饱含着无限的心酸。
//////////
防川,中国历史的伤痕
防川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处于中、朝、俄三国的交界处,不曾想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会给这个小镇带来祸端。
防川位置图 by 网络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时期的中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
随着中俄战役的打响,沙俄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从此,吉林成为一个沿海内陆省,防川也成为了一座「陆上孤岛」。
《北京条约》签订场景 by 趣观历史
由于沙俄的背信弃义,加之清廷官员们的昏聩无能,沙俄竟然将“土”字牌立于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公然挑衅中国的领土主权。
这块中俄边界起点处的“土”字碑至今仍然伫立在防川这片土地上,记刻着防川人曾经望洋兴叹的无奈。
土字碑 by 陈隆塔
还好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从来不乏敢于站出来的爱国志士。
1886年7月,在与沙俄签署《中俄珲春东界约》的谈判上,清朝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据理力争,把界碑从距图们江口外移至30里,同时保留了中国船只从图们江自由出入日本海的权利。
吴大澂像 by 网络
然而,防川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平静生活,又在1938年被打破。
当时,苏军与日军在防川村一带交火,溃败后的日本士兵却将怒火发泄到村民身上,逼迫他们全部离开,让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无人村。
by 网络
在防川,有一条江堤路,路面仅宽8米,长888米,路面左侧是铁丝网隔绝的俄国,右侧是图门江,对面是朝鲜,是中国最窄的领土,洋馆坪大堤。在苏联和日本的压迫下,防川村民只得通过这条大堤和大陆联系。
1957年,洋馆坪路堤却被洪水冲塌。防川村变成了一座“孤岛”。
分明只有15公里的距离,防川却被迫孤悬海外,村民们想要出入只能借道苏联。当两国关系较好的时候,借道可以轻易被通过。但在交恶期间,15公里却如同海角天涯。
直至35年后,苏联解体,中国才重新在这个路堤上修筑公路,孤岛的局面才被打破。
//////////
防川,也有历史的辉煌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防川的繁荣也是因为得天独厚的位置。隋唐时期,也曾车水马龙,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
民国初期珲春镇定门外街景 by 人民网
这条历史上的“黄金水道”见证了中国瓷器、茶叶的出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与各国的贸易往来。
海船复原图 by 人民网
慕名而来的各国人在这里进行货物贸易,不同国度的经济形态与文化意识也在此发生碰撞。于是,纺织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在这个小村落发展了起来。
by 人民网
据民国初年的珲春资料记载,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还开辟了内河——近海国际航线,火轮常由图们江出海,往来于日本海沿岸的元山、釜山、新潟、长崎等港口之间,并远达上海。
by 突袭网
虽然现在的防川还不能与古时相媲美,这个地道的朝鲜族村落也在一点点蜕变。
//////////
防川,东方第一村
这里是伟大祖国雄鸡版图的鸡嘴尖,也是祖国较早迎进每天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by 网络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坚守住图们江入海口这一战略要地,姜泰原带领17户党员家庭搬迁到了防川居住,这才让防川村重新恢复生机。
后来,一直到苏联解体,祖国和防川村民共同努力,才再度在被冲毁的峡道上修了一条长888米,宽18米的国防公路,打破了我国政府向邻国“借道”出入防川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防川迎来了新机遇,边关小村成为了“旅游热土”。
by 文生爱生活
防川龙虎阁 by 珲春人民政府网
一眼望三国 by 舞在清风里的小屋
by 文生爱生活
by 文生爱生活
防川风景区 by 网络
作为我国北方的一隅之地,地处三国交界战略地位显赫,这个久负盛名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原本的村民们也陆续回乡创业,一度“空寂”的边境村落开始“复活”。
防川,东方第一村的美誉响彻中国。跟随着祖国强大的脚步,防川会越来越好。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
土字碑解说词?
乘坐珲春防川风景区的观光车,没走多远就到了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观光楼前,司机停车,我随着几个人下来准备登楼,但司机把我喊了回去。
他说“你别跟他们,他们是韩国人,我带你看土字碑,进行一下爱国主义教育”。他车子继续往前开,沿着一条非常窄的林间路又往前走了一段,在一个小院子停车,下来抬头看到是高高的哨所,如同一根针的针尖,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这里是最窄的一块了。这里外国人是不允许进来的,而中国人能看的、能拍的也只有一块碑,就是这个用铁丝网拦着,又用玻璃罩着的“土”子界碑。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旧物市场买到一册民国的老地图,在中苏边境上有很多汉字碑,其中最下面的一个就是“土字碑”。那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次在吉林珲春防川,真的看到、了解才知道这是一段屈辱的近代历史,而这块“土”字碑,承载的分量就格外重了。1860年沙俄趁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将他们的领土与朝鲜连上,割走了我国珲春辖区三分之二的土地,特别是划走了珲春的全部沿海地区。按照俄方炮制的《中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自乌苏里江口之图们江口在很热的情况下还要种地?
虽然,我是南方人,也是农村人,但我不认同题主的观点!不要把农村人和城里人比,城里人在太阳底下晒晒会中暑,但农村人不会!中不中暑是看身体素质的,如楼上所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干!有句话叫: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不干活,想有饭吃?那是做梦娶媳妇!
再者说,楼上提到,农村人干活,那也不是一直干,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干!而且很多地方田地旁都有树,所以,干累了可以到树下歇息!
你说的顶着烈日干活,我不是没干过,就刚回老家的时候,牵扯到路的问题!
因为我要养鸡,就用铁丝网把地围起来,结果,邻居说我占到路了!路其实还在,还很宽,但由于下雨,多年来,上边地里的泥土滑下来,把路埋了!
这就好比梯田,位置高的泥土滑下来了!所以,我和哥哥决定当天就把那些埋在路上的泥土处理一下!那天秋高气爽,我们从一点多,干到四点多,中间没喝水,没有任何休息!但我们没有中暑!汗倒是出了好大一身!
关于【珲春哪里买铁丝网】和【中国为什么不永久购买防川的出海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