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铁丝网哪里有卖,世界战史上打的最漂亮的一场歼灭战是哪一场?
歼灭战应该是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力量悬殊的不算。
歼灭战参战人数和死伤人数应该是有数据可查的,双方都大致认可的。古代战争参战人数水分太大,甚至没有军籍制度,全靠史学家或者粉丝吹牛皮,不能算。
那么,以这个标准,世界战争史上最漂亮的歼灭战,是二战中苏德战争中的基辅会战。这场战役,双方参战部队番号一清二楚,军队编制是固定的,参战人数和死亡人数双方基本没有争议,经得起历史考验。
这场战争规模空前,苏联和德国双方参战总兵力为340万。其中德国方面有150万人参战,苏联方面参战兵力为190万。
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德国方面有20多万死伤 苏联方面有110多万人死伤 其中66万被俘。苏联参战的十个集团军被消灭,两个集团军被打垮,德军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所以我们说它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漂亮的一次歼灭战。
有的朋友会说,苏联还有10多万人失踪或者逃跑,能算漂亮吗?要知道在此战中双方投入兵力和后勤供应的人数不低于400万,战场范围300多平方公里,怎么可能保证没有逃脱的?如果说全歼,不是神话就是假话。
那么,这场超级围歼战是怎么打的呢?基辅会战进行时间:1941年9月。
双方参战部队:
德国方面第2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40个师,其中5个装甲师、5个摩托化步兵师。
苏联方面为整个西方方面军,包括第5、第21、第37、第26、第40、第38集团军。
战争背景:德国纳粹在1941年6月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进行大规模入侵,苏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开战仅仅两周时间,苏军就有30万士兵被俘,20多个师被全歼。
德军士气高昂,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距离莫斯科只有380公里。这时候希特勒决定先拿下乌克兰这个大粮仓,调拨中央集团军群部分主力进攻乌克兰首府基辅。
斯大林下令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派铁木辛格元帅担任军队总指挥。
战役过程:9月14-15日,德军两个装甲师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霍特第3装甲兵团顺畅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了对基辅的合围。
9月24日,德国第1装甲集群的先遣部队第16装甲师与从罗姆内开出的第2装甲集群的第3装甲师胜利会师,德军的装甲铁钳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苏联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37、第5、第26一共4个集团军陷入一个13.5万平方公里的口袋中。
这时候,克莱斯特第1装甲兵团也赶来助战,苏军的马上就乱了阵脚,军心涣散,陷入混乱之中。
接下来,苏军不得不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全部退守到基辅城区。
在关键时刻,基辅城内的军政要员们丢下了他们的战士和百姓坐飞机逃出了德军包围圈,城内军民的抵抗决心开始动摇,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
在此情况下,德军第6集团军在9月17日攻占基辅。
1941年9月26日,包围圈中的苏军全部向德军投降,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以苏联曾经最强大的西方方面军的覆没而告终。苏军失败原因:
苏军失利主要是对敌我力量估计不准确,做出战略误判。
早在德军大规模调动,企图对基辅苏军进行大合围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看出敌人企图,他向斯大林提议放弃基辅,将部队调回全力保卫莫斯科。
但是斯大林固执己见,免去了朱可夫的参谋长职务。
苏军西南战区司令布琼尼元帅也感觉形势不妙,苏军处境危险,于9月11日向斯大林请求部队后撤,但同样遭到斯大林的怒斥,坚决不许布琼尼后撤,还将其撤职,由西方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接替他的职务。
在此之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为保存苏军有生力量,也冒着被送上军事法庭的风险,自己做主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被斯大林得知后被撤销,反而要求基尔波诺斯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向德军发动反攻。
最高统帅远离战场,对战场的真实态势无法全面了解,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都是扯淡。
在这种情况下,瞎指挥就是军队的紧箍咒,打赢了是最高统帅指挥英明,打败了就让前线指挥员背锅。
苏军正是因为有人瞎指挥,错过了避开合围和保存实力的最后时机。所以尽管苏军官兵作战非常英勇,但还是陷入德军层层包围,插翅难逃。
不管怎么说,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成功的一场包围战。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战略论》中评价说:“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
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
奇袭白虎团—缴获白虎团团旗,威名天下杨;
1953年初,朝鲜停战谈判有了重大进展,美方基本接受朝中方面所提方案。然而,正当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韩国的李承晚竟然公然破坏停战协议,还叫嚣着“反对任何妥协”,妄想 着“要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还说要将韩国军队退出联合国军来威胁,李承晚的这个癫狂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愤。为了严惩韩国李承晚集团的破坏行为,加深敌人的内部矛盾,给美方以更大的压力,毛泽东主席电告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再歼灭伪军万人,极为必要。”
本来前线谈判比较顺利的,这个李承晚还不死心,真的是跳梁小丑沐猴而冠,其实彭德怀总司令也同意继续狠狠打击韩国军,以配合谈判,促进停战的实现。6月下旬,志愿军决定以第20兵团和第9兵团的一部发起一场金城战役,重点打击金城以南地区的韩国军队,打通金城以南战线,逼迫敌人接受停战协议。于是,经过半个月的准备,至7月10日,我志愿军在金城地区韩国军队4个师25千米宽的正面上,形成了兵力3倍于敌、火炮数量1.7倍于敌的优势金城战役随之拉开了序幕,于是,奇袭“白虎团”战斗就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了。
“白虎团”,即韩国军队首都师第1团。该团全部使用美式装备,是韩国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守备战中,该团战成名。伪总统李承晚亲授其绣有“优胜”字样和虎头的团旗,因而得名“白虎团”。从此,“白虎团”在团旗、军服及武器上都印有凶恶的虎头标志,显得骄横不可一世。
按照作战计划,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一部,编成东、中、西3个作战集团,向金城以南地区的韩国军首都师、第6、第8、第3师发起进攻。其中,西集田第68军第203师奉命在佳岘里至直木洞东谷地约5千米正面上实施进攻,任务是歼灭后岘、直木洞南无名高地、二青洞芳通里地区之守敌,占领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以北、下榛岘以西地区,在打敌反冲击中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现固既得阵地。
第609团是第68军第203师的第梯队右翼主攻团,任务是向驻守直木洞以南地区的“白虎团”第1营机甲团第2营进攻。师首长意图是,以第609团第1营和第3营在第607团协同下,首先在敌防御阵地上撕开子,尔后第609团渗透迁回支队利用打开的缺口进入敌纵深,向敌纵深渗透迁回,打乱“白虎团”的防御体系。
渗透迂回支队由第609团营、第607团侦察排化装的袭击班编成,任务是利用打开的突破口迅速插入敌后,首先歼灭敌炮兵群和“白虎团”团部,来个斩首行动,然后直插北亭岭、下榛岘等地区,坚守阵地,阻击增援之敌,为全师主力全歼“白虎团”创造有利条件。第609团第2营接受了渗透迁回任务后,全营官兵士气高涨,纷纷递交请战书、决心书,积极要求参加战斗。
1953年7月13日晚21时,志愿军上千门火炮,开始了对“白虎团”猛烈的火力准备。当时,炮声隆隆,前线的一切变成硝烟,“白虎团”部署在一线的3个营首先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而其右翼的第2营溃不成军,中路的第1营也频频告急。当时“白虎团”上校团长崔喜寅急令团预备队第9连和第11连增援。没想到第9连在途中被志愿军炮火消灭了一半,连长也中弹负伤,士兵们开始争相逃命,根本就不去救援。
另外增援第11连也伤亡惨重,但好歹总算赶到了第1营阵地。尽管如此,也已经无力回天了。“白虎团”在二青洞的团指挥所里面一片混乱,对外的电话联络全部中断,无线电联络也断断续续,而派出的通信员也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团长崔喜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而友邻第26团在志愿军猛烈的炮火轰击和步兵的勇猛冲击下,防线也开始变得摇摇欲坠。
此时,赶来增援的坦克排被志愿军炮火打得履带断裂,成了活靶子,于是残存的坦克掉头鼠窜。面对志愿军猛烈的攻势,“白虎团”团长和第26团团长赶紧向师部求援。师长崔昌颜判定通过前线的消息汇总,分析判定志愿军的主攻方向是“白虎团”方向,马上令坦克团赶快去增援“白虎团”。坦克团团长陆根珠上校驱车亲率第2营赶往二青洞。
这个时候,志愿军第609团第一梯队第1营、第3营还在前沿阵地与敌交战,第二梯队第607团第2营、第608团第2营就超越第609团的战斗队形,直接攻击敌纵深的552.1高地。这种“前后开花”的战法,把敌人打得首尾不能兼顾。顿时,“白虎团”招架不住了,其第2营退守到二线。
但“白虎团”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志愿军便从他们与第1营的接合部地区钻了进来,于是5、6、7连的阵地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在522.1高地上的营指挥所也遭到攻击。增援坦克部队早跑了。在炮火支援没了指望,上级又联络不上,第2营只好各自为战,纷纷溃逃。而“白虎团”第1营的阵地也如雪崩一样垮了下来,最后只剩下30多名残兵败将躲进了一个地下掩体里面。
眼看敌人躲在掩体里面,志愿军就用一个爆破筒塞进了掩体,随着一声巨响,除第1营营长外,全被炸死,于是第1营就这样全部报销。炮兵火力突击为第609团第一梯队突破敌阵地创造了有利条件。第609团担任口子任务的第1第3营几下猛冲就突破了敌军的前沿阵地。几平同时,在白杨里沟壑潜伏的第609团第2营的600多名战士立即按原先计划迅猛地向敌纵深插去。
在第2营前进道路上,有一片宽600-1000米的开阔地。根据战前侦察来的情况,敌人在这里布下了地雷阵,地面上还拉了三四道铁丝网,并以火力加以封锁。在我军炮击之后地雷大部分被引爆,但铁丝网尚未被破坏。此时,敌军阵地上的几个残余火力点正向志愿军疯狂扫射,而敌纵深炮火反应过来开始反击。于是,第2营营长石厂志立即命令第4连分路前进,为全营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
战士们于是通过了开阔地,第2营的指战员们接近了敌人的一个警戒阵地。当靠近敌人时,石广志营长命令第5连第9班的指战员们以突袭方式解决前面的敌人,掩护后面各分队突击。于是第9班的指战员们奋勇向前,之后,随着前面一阵冲锋枪扫射声和手榴弹爆炸声,突击的指战员们全歼守敌,直接占领了敌阵地。此时,晴朗的天空开始下起雨来,为了迷惑敌人,同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各连战士将雨衣反穿,沿着公路两侧跑步急进。在经过三南里时,第5连便从公路上下来,按预定方案向梨实洞突进。而第2营主力则继续前进,刚刚走了约2千米左右,第4连便发现前面约1个连的敌军迎面开来。于是志愿军战士慢慢接近,当敌人走近的时候,第4连指战员迅速端起冲锋枪朝着敌人就是一阵猛扫,敌人被打得猝不及防,当然溃败,残敌乘着黑夜落荒而逃。
于是,部队过了勇进桥,接近了“白虎团”团部的驻地—二青洞。当志愿军的营指挥所刚到一个山包上时,便发现公路上又开来几十辆敌人的增援汽车,而在第3辆汽车后跟着一辆坦克,坦克上海搭载着十几个步兵,战机稍瞬即逝。
“先干掉敌人的坦克!”
第6连指导员郭树昌迅速抓起2颗反坦克手雷,从汽车的一侧悄悄地包抄过去,伏在地面上等待着坦克的靠近,就在坦克开到离他只有2米的时候,他突然跳起,瞅准坦克的履带方向狠狠砸去。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坦克顿时“瘫”了。
与此同时,3个班的数十支锋枪也配合一起扫射那些步兵,接二连三地猛扔手榴弹,在敌群中不断爆出亮点,这场战斗仅维持了十几分钟,歼敌大部。就在这个班的战士炸毁了敌人的增援车队时,结果又遇上了美军的第555榴弹炮兵营一部。只见几十个美国士兵正围着四门多管火箭炮发射。班长黄在渔迅速带领全班向敌阵地摸去,一阵猛打之下,毙敌20余名,还缴获了美军当时最新式的多管火箭炮四门。
另一头,14日凌晨2时40分,第2营插入敌纵深十几千米,按时到达了最后的阻击位置——梨实洞和上枫洞公路的三又路口。由于之前的进攻,部队伤亡较大,而此时四周的山头还都在敌人的控制之下。如不能立即占领山头巩固现有阵地,天亮以后就会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于是,副团长赵仁虎和营长石广志分析情况,马上安排把第4连和第6连成一线来展开,分别占领了公路两侧的400高地、380高地以及周围高地,并且连夜抢修工事,随时准备抗击敌人的反扑。
果然,没过多久,第4连就发现了从前面溃逃下来的敌军。正在此时,第4连立即派副排长夏长兴带领13名战士主动去迎击。战士张启端着轻机枪第一个冲上公路,向溃敌猛扫。与此同时,增援之敌约2个团的兵力在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第4、第5、第6连的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但都被击退。14日凌晨7时左右,敌人加大攻势,调来十几架飞机对山头上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又投下凝固汽油弹,顿时把山头阵地地区烧成一片了火海。于是,山下的20多辆坦克再次冲击,对志愿军刚抢修起的工事进行猛烈轰击。与此同时,第2营背后月锋山和四周高地上的敌人也集中了各类型的机枪和迫击炮向志愿军阵地倾泄而来。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第2营指战员们采取跳弹坑、钻火障方法,毛发和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敌人冲击失败了,又不接受败亡的命运,不一会又纠集了约1个营的兵力,在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分多路向第4连阵地发起猛攻。在此危急时刻,班长郑玉成在机枪子弹打完后,拿起爆破筒拉响了毅然冲向敌群。而独臂英雄黄云成则以投弹和射击转换进行一会儿投弹一会儿举枪射击,刚打退左边的敌人,右边的敌人也冲了上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黄云成当即拉响了2颗手雷滚进敌群…于是,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
黄昏时分,在第5连阵地上也打得空前惨烈。高地上的战士几乎打光了全部子弹,并相继阵亡,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叫李德明的理发员,还身负三处重伤。在敌人端着刺刀冲上来时,李德明冲上去死死地拽住一个敌人,俩人扭打在一起,最后滚下山崖。此时,援兵也及时赶到,迅速投入战场,经过浴血奋战,阵地又转危为安。另一方面,第2营插入敌阵地纵深十几公里,并坚守阵地一整天,打退敌人上百次的疯狂进攻,把前方溃败下来的敌人死死地钉在阵地之前,为后面全面歼灭敌人作出了重大贡献。7月13日夜,杨育才率领12名侦察员潜伏在进攻出发地的一个小小坑道里。炮火准备开始后,杨育才率领化装袭击班跃出坑道,冲向敌前沿。正在行进当中,突然,一个战士踩到了地雷。原来是一个反坦克地雷,这种地雷没有90千克以上的压力是不会爆炸的。这个小插曲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也使杨育才顿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敌人的雷区?在万分焦急的时候,杨育才突然听见流水声,于是他命令大家顺着大雨刚刚冲出来的水沟往上爬因为这是惟一安全的通道。
绕过雷区,化装袭击班来到公路边。此时,他又发现路边一侧注地里的防空洞内有灯光闪烁,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里面有人影在晃动。考虑到穿插任务,杨育才果断决定,化装袭击班此时不宜恋战,应该继续快速前进,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之后,杨育才决定先抓个敌人“舌头”,弄清敌方团部的口令。
就在这时,在化装袭击班队伍最后面的一个人,引起了杨育才的警惕,因为杨育才发现队伍后面多了一个人。真的是要打瞌睡有人送枕头来了,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杨育才派人巧妙地将这个“舌头”抓住。原来,此人是从被志愿军周期爱你炸毁的地堡中逃出来的敌军士兵,他把杨育才带领的化装袭击班当成了自己人,迷迷糊糊地跟在后面瞎跑,谁知道闯入他人的军队了。
从这个人的嘴里,化装袭击班得知了敌人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杨育才马上命令侦察员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东西,放在草从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忽然听到草从中有“沙沙”的响声传来,他断定有敌军靠近,命令侦察员抓住机会马上对口令,看看是否正确。
于是,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哪部分的,要干什么?”
敌军被志愿军这么一喊,本来就胆小了,就怯生生地回答:“报告长官,我们是游动哨的。”
“口令!”
敌军一听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对上之前从俘虏嘴中得到的回令“欧巴”。
这样,侦察员验证了这口令是确实无误的,就继续前进。化装袭击班继续前进。20多辆大卡车满载着美国士兵迎面开来,看来这是敌人的增援部队。杨育才声命令,侦察员们立即向公路上的汽车猛投手榴弹,十几支冲锋枪向车上敌人猛烈攻击。在攻击的同时,侦察员们迅速冲过公路,拐向一条沟口。突然,侦察员们发现沟口有两颗老松树,离沟口三四百米的山坡下停着三、四十辆大小吉普车和卡车。所有车都开着灯并发动着,灯光把整个山坡照得凊清楚楚。
用铁丝网围起来的两排整齐的木板房里,中间有个特别大的房间像是会议室里面透射出强烈的灯光。隐约还可以见到敌人或在走动,或围着桌子,显然是在研究战事。山坡上还有些零散的破旧房子,看来那里是敌人的警卫排、伙房、汽车棚。杨育又特别注意到一些人正忙着往吉普车上搬东西,进进出出那座办公室。显然,这里正是敌人“白虎团”团部,是前线敌人的指挥中枢。看样子,敌人的指挥机关要撤走。杨育才立召集侦察员,分成3个战斗小组,交代了具体任务。随着杨育才声令下,攻打“白虎团”团部的战斗打响了!志愿军指战员手中的手榴弹和子弹,全都射向敌人团部。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晕头转向,车辆被炸。当时敌人师部正在开会。杨育才率化装袭击班突然闯进会议室、警卫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敌机甲团团长被当场击毙,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人被俘。紧接着杨育才继续攻打,从一个出口打到另一个入口。
此时反应过来的,敌人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企图向西南方向突围。但没走多远又遭到我另一个战斗小组的阻击,于是又倒下一片。在缴获来的手电筒的照明下,杨育才突然看到墙上有只“老虎头”对他着獠牙。原来是这就是“白虎团”的团旗。于是,杨育一把将它扯了下来,就这样,韩国这个“王牌”军队的军旗就这样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后来,“虎头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了“白虎团”一败涂地的历史见证。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化装袭击班共歼敌70余人,活捉16人(其中8个军官),缴获大小汽车31辆,还击毙了敌机甲团团长和1名美军向。只有敌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二青洞的枪声响了1个多小时,12名志愿军侦察兵把白虎团团部搅得天翻地覆。打掉了指挥所以后,他们一口气又千掉了团部附近的油库弹药库。二青洞附近,爆炸声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而“白虎”团部里面的警卫早就乱成一锅粥,搞不清楚来了多少志愿军指战员,根本无法组织起象样的抵抗,只好四处逃窜。“白虎团”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奇袭“白虎团”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歼灭敌人1个完整建制团的漂亮歼灭战。这场战斗胜利大、缴获多、损失少,在志愿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后来,它被编成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
关于【项城铁丝网哪里有卖】和【世界战史上打的最漂亮的一场歼灭战是哪一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